来源:36氪
太空旅行并不能算新鲜事物,“有钱人先飞”确实是惯例。
文|荣智慧
编辑|向由
来源|南风窗(ID:SouthReviews)
封面来源|IC photo
10月24日,某购物平台直播间卖起了“太空船票”,12分钟旅程,150万元人民币,下单减免50万,2027年“上船”。
上架3分钟,两张船票售罄。
深蓝航天在前一日的声明中表示,客户将获得“不仅仅是暂时的失重体验,还将体验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并见证地球以外的壮丽景观。这将是一次全方位、多感官的太空之旅,将一生难忘。”
网友热议“还是等有钱人先飞”。
10月25日,深蓝航天透露,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某计算机从业者缴纳5万元定金,预定一张船票,“是符合预想的目标客户”。
直播间内,首次亚轨道载人旅行飞船船票两张均已售,截图金额为定金太空旅行并不能算新鲜事物,“有钱人先飞”确实是惯例——起码也得是个亿万富翁。
早在2001年,美国加州商人丹尼斯·蒂托花了近2000万美元乘坐俄罗斯的联盟TM-32前往国际空间站。俄罗斯缺钱,靠这个办法筹集太空经费——船票持续涨价,到2021年,七日游最低票价5000万美元,长期停留的起步价为9000万美元。
有6家航天公司计划安排太空旅游项目。SpaceX、维珍银河、蓝色起源、波音、公理太空(Axiom Space)和太空透视(Space Perspective),价格从12.5万美元到5500万美元不等。
这一次,中国企业又想把价格“打下来”。
亚轨道飞行更便宜
其实,价格的差异主要来自项目的本质差异。
都叫“太空旅游”,而轨道飞行和亚轨道飞行,难度和成本完全不同。
轨道飞行意为飞船要停留轨道上,以非常高的速度不断绕着地球转圈,这种旅行一般需要几天、一个星期乃至更长时间。而亚轨道飞行更像一次“太空跳跃”——飞船发射出去,划出一个巨大的弧线,接着落回地球。
深蓝航天的星云一号火箭/图源:深蓝航天假如同样是去地球上空100公里的高度,轨道飞行意味着乘客必须达到每小时2.8万公里以上的速度,亚轨道飞行需要每小时6000公里的速度。所以亚轨道飞行用更少的能量,更少的燃料,价格也就更便宜。
轨道飞行普遍昂贵。2022年4月,龙飞船搭乘猎鹰9号前往国际空间站,乘客就是“四人旅游团”。硬件都是马斯克的Space X提供的,组团的则是公理太空。NASA前宇航员阿莱格里亚、以色列前战斗机飞行员斯蒂贝、加拿大商人保蒂和美国俄亥俄州房地产经纪康纳,各自为这次“十日游”掏出了5500万美元。
亚轨道飞行就“便宜多了”。像维珍银河,高度80公里,飞行2小时,25万美元。蓝色起源,高度100公里,12分钟,30万美元。太空透视,高度32公里,6小时,12.5万美元。
如果特别有钱,可以选轨道飞行。如果很有钱,就可以选亚轨道飞行。
深蓝航天载人飞船的数据和产品概述/图源:深蓝航天太空之旅会带来什么样的体验呢?
一般广告渲染的“宇宙的浩瀚与神秘”,可能轨道飞行的乘客的体验感才强一点。而亚轨道飞行的时间短了点,除了看看宇宙的浩瀚,主要体验的是轨道内的失重、太空病(冷汗、呕吐、食欲不振、恶心、疲劳)以及火箭发射时的3G重力。
这几年,中国民营火箭事业飞速发展,瞄准太空旅游的企业也不少。有竞争的情况下,打出知名度也变得重要起来。
目前尚未实现入轨发射的深蓝航天,率先喊出“150万元人民币一张票”,这是中国太空旅游的最低价格。两个星期前,另一家相关企业负责人刚刚告诉笔者,他们的目标是亚轨道太空旅游200—300万元人民币/次。
商业航天“爆发”
太空旅游行业“卷”得很激烈,跟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关。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自2014年起步,至今已有10年。
全面对标马斯克SpaceX,中国商业航天也分为三个领域:火箭,飞船,卫星。
在火箭层面,10年来先后有4家火箭公司星际荣耀、星河动力、天兵科技、蓝箭航天实现了入轨发射。如果加上中科院背景、混合所有制的中科宇航,则是5家。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中国共实施了67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6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6%;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
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点火发射/图源:新华社2024年1月,东方空间研制的“引力一号”首飞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不仅大幅提升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火箭的运载能力,也丰富了中国运载火箭型谱。
此外,今年力箭、朱雀、快舟、双曲线、谷神星、捷龙等系列商业运载火箭连续发射成功,均标志着中国在商业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飞船层面,载货、载人是两大核心功能。
目前,飞船公司以货物运输、仪器搭载等方式提供服务,助力微重力科学、太空生命科学、空间制药、太空育种、新材料加工、航天新技术验证和上下行货物运输等领域发展,也将为太空爱好者提供太空旅游体验。
在卫星层面,入轨的民营小卫星数量已经达到三位数。
北京时间2024年8月29日13时22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附近海域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三运载火箭/图源:央视军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启动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包括:324颗卫星的鸿雁星座、156颗卫星的虹云工程、12992颗卫星的GW星座、超15000颗卫星的千帆星座、10000颗卫星的鸿鹄星座、1000颗卫星的银河Galaxy星座、5676颗卫星的吉利未来出行星座、38颗卫星的首个物联网星座天启星座等等。
同时,新入局的企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中国现存19.69万家商业航天相关企业。
普通人吃得消吗?
按照红火的发展趋势,亚轨道飞行的价格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如果价格降到几十万元一次,能尝鲜的人就会大大增加。
随之而来的疑问是,太空旅行对普通人的身体是否会造成不良影响?毕竟宇航员都是万里挑一的好身体,而大富豪的医疗保健水平也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2024年6月,《自然》刊登了相关的研究报告。来自全球100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大量数据后发现,普通人进入太空后,身体发生的部分变化与长期生活在空间站的宇航员相似,大部分会在返回地球3个月内恢复正常。
灵感号船员(自左至右):航空电子工程师Chris Sembroski、地球科学家和艺术家Sian Proctor、亿万富翁Jared Isaacman,医师助理和儿童期癌症幸存者Hayley Arceneaux/图源:灵感4号船员 John Kraus
参与研究的项目是2021年9月搭乘龙飞船在地球轨道停留3天的“灵感4号”全平民太空旅行团。四人在任务开展前、任务中和任务结束后分别接受体检,提供了血液、唾液等样本,还接受了皮肤活检。
调查发现,进入太空后,人体会出现各种宏观和微观的变化,涉及血液、心脏、皮肤、肾脏以及蛋白质、基因、线粒体、端粒、细胞因子等健康指标。不过,回到地球3个月内,95%的健康指标都会回归正常。
而且,4名参与者的端粒在进入太空后明显增长,在返回地球几个月内又缩短到原来长度。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先前研究显示,随着人们衰老,端粒会变短——太空旅行可能为人类抗衰提供新的思路。
“灵感4号”船员在模拟飞行中体验零重力/图源:灵感4号船员 John Kraus调查指出,待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研究将老鼠暴露于相当于2年半太空旅行的辐射剂量,老鼠形成了永久性肾脏损伤。“如果没有可行方法保护肾脏……即使宇航员能够到达火星,返程路上也得做透析。”研究报告作者之一、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基思·萧在一份声明中说。
看来月球旅行和火星旅行,还不那么容易达成。这反过来也利好亚轨道旅行——既然月球和火星显得分外遥远,还不如在地球轨道欣赏宇宙的美景。
关注它,能让你听到更多真话,多一分对世界的理解。
太空亚轨道 新浪科技公众号“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